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174篇
环保管理   423篇
综合类   1478篇
基础理论   404篇
污染及防治   482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中型针织面料印染厂含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设计了一套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并通过实例对其进行了检验。废水水质CODcr为1 200 mg/L、BOD5为400 mg/L、SS为280 mg/L、色度为400倍、处理水量1 000 m^3/d,在经过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和沉淀等工艺处理后,出水指标稳定,并且达到了环保部门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2.
蒙脱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吸附性能较好.但其不能有效地吸附疏水性物质,应用中常将一些聚合羟基金属阳离子引入到蒙脱石层间制成柱撑蒙脱石以提高其孔道特性和热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效率,在柱撑蒙脱石中加入了物料A,高温焙烧,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性,并确定了改性条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SO2-4高效吸附剂,并应用于煤矿矿井废水的治理,改性后的吸附剂较柱撑蒙脱石对水中SO2-4的吸附率提高了54.6%.最佳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4 h,焙烧的最佳物料配比为1:4.  相似文献   
83.
松花江流域面源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源污染的特征,农药流失、超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规模化养殖、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是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结合面源污染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确定治理技术,如加强对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作好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发展循环型农业等,提出了保护与治理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4.
UASB处理高浓度精细化工综合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了UASB反应器对于精细化工废水中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在水质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UASB反应器启动过程中各指标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的水力负荷与进水COD浓度对工艺运行的影响;比较了VFA与出水COD的相关性;培养出了成型的颗粒污泥。UASB反应器进水COD浓度达到3 500 mg/L时,容积负荷达到7.0 kgCOD/(m^3.d)。试验证明,采用“UASB+好氧”工艺可改善化工废水的可生化性,可有效去除高浓度化工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85.
实验以洗车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PAN—ACF)去除水中LAS的效果,考察了PAN—ACF的用量、时间、温度以及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模拟废水和实际洗车废水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废水中LAS浓度为10mg/L时,在处理最佳时间为5min、最佳用量为0.5g/L、常温弱酸性的条件下,LAS的去除率能达到92%以上。此外PAN—ACF对废水中的CODcr及NH3-N也能有效地去除,用NaOH溶液再生后对LAS吸附性更好。  相似文献   
86.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新亮点就是创新的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概念,主导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需要配套各类专项政策。针对环境问题尝试在主体功能区划条件下设计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整个政策框架遵循区域差异、综合协调、可操控和环境优先四个原则分区域构建,各区环境政策都沿着政策定位、政府作为和重点政策三条思路充分拓展,对于各项环境政策在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的力度也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政策框架将为深入研究环境政策和启发其他配套政策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7.
1—2-7-三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TAHNDS)作为偶氮染料的脱色产物很难被常规的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所去除。研究了未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对TAHNDS的缺氧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只有在特定的缺氧条件下(ORP在-50~-150mV之间),TAHNDS才能被活性污泥所降解转化。当浓度在10—80mg/L范围内,TAHNDS可在72h内转化93%以上。加入100mg/L的硝酸盐和0.64mmol/L的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磺酸钠(AQS)可将40mg/L的TAHNDS的转化时间从84h缩短到36h。光谱及HPLC—MS分析表明,TAHNDS在缺氧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脱氨基和脱磺酸作用生成已知可好氧生物降解的3,5-二氨基4-羟基萘-2-磺酸。因此,缺氧处理有望作为预处理工艺促进废水中TAHNDS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88.
由于独特的抗菌特性,纳米银(AgNP)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生物有效性、动物组织分布及排出尚不清楚。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被的AgNP溶液按照10 mg kg-1给雌性SD大鼠灌胃,采用ICP-MS检测SD大鼠组织、粪便及尿液中总银浓度。实验结果表明,AgNP通过小肠吸收后,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快速分布在肝、肾、脾、肺、脑等靶器官。灌胃后1 h,大鼠各组织中总银浓度达到最大值(肝、肾、脾、肺、脑中银浓度分别为0.29 ± 0.13 mg kg-1、0.23 ± 0.04 mg kg-1、0.17 ± 0.05 mg kg-1、0.11 ± 0.01 mg kg-1、0.06 ±0.02 mg kg-1),之后银浓度随时间降低直至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灌胃途径下,AgNP对SD大鼠的有效性为8.5%,且73%的AgNP是通过粪便的途径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89.
通过涂覆—热分解法与电沉积法制备了β-PbO_2/α-PbO_2/SnO_2-Sb2O3/Ti复合电极(PbO_2复合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线性极化法(LSV)和加速寿命试验对电极进行表征。将PbO_2复合电极用于处理甲苯二胺(TDA)废水,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对TDA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PbO_2呈梭状,β-PbO_2呈花菜状,多层结构的PbO_2电极利于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和活性;PbO_2复合电极的析氧电位(1.9 V)明显高于TDA的氧化电位(1.28 V),其使用寿命长达486 d;在电流密度为60 m A/cm2、Na2SO4质量浓度为10 g/L、电解时间为240 min的条件下,对COD为4 791.74 mg/L、TDA质量浓度为486.4mg/L的废水进行处理,TDA去除率高达97.3%,COD去除率可达88.1%。  相似文献   
90.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many regions suggests that most species would be least negatively affected if human food demand were met through high-yiel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nonfarm ecosystems (land sparing), rather than through wildlife-friendly farming over a larger area (land sharing). However, repeated glaciation and a long history of agriculture may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in regions such as western Europe. We compared the consequences of land sparing and land sharing on breeding bird species in 2 lowland regions of England, The Fens, with 101 species, and Salisbury Plain, with 83. We derived density–yield responses for each species and then estimated regional population size under regional food produc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land sharing and land sparing, a range of intermediate strategies, and a novel mixed strategy. In both regions, more species achieved maximum regional population size under land sparing than land sharing. In The Fens, the majority of birds were loser species (estimated to have smaller populations under all food production strategies than in the preagricultural baseline scenario), whereas in Salisbury Plain the majority were winners (smaller populations in the preagricultural baseline scenario). Loser species overwhelmingly achieved maximum regional population size under land sparing, whereas winner species achieved maximum regional population size under either land sharing or an intermediate strategy,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defining which groups of species are the target of conservation. A novel 3-compartment strategy (combining high-yield farming, natural habitat, and low-yield farming) often performed better than either land sharing or land sparing. Our results support intermediate or 3-compartment land-sparing strategies to maximize bird populations across lowl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To deliver conservation outcomes, any shift toward land sparing must, however, ensure yield increases are sustainable in the long term, do not entail increased negative effects on surrounding areas, and are linked to allocation of land for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